研究员动态

充分利用规模优势 积极推动区域联采

充分利用规模优势  积极推动区域联采
努力探索具有高校特色浙江特点的配送服务新体系
2012年7月27日中国高校第三届农校对接 (西安) 会议上的发言
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总裁  徐金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兄弟院校和企业界的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代表浙江省高校的后勤同仁,就高校伙食物资集中采购和区域联采工作,与大家进行交流。
    浙江省高校伙食物资集中采购和区域联采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道路。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无论是在联合采购服务体系创建、规章制度建设、信息平台搭建、联采机制建设等方面,还是在采购流程规范、食品安全把控、惩防体系建设、规模效益发挥、联采队伍锻炼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具有高校特色浙江特点的联合采购新体系已基本形成。
    和全国各地的情况一样,浙江省高校的区域联采工作也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从13年前浙江大学伙食物资的集中采购说起。
    1998年底,浙江四所同根同源的高校(即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老浙江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1999年1月,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和浙江大学饮食服务总公司也相继成立。为了推进经营服务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后勤集团和饮食服务总公司在总结过去原四校伙食物资采购经验的基础上,对四校区采购资源进行了整合,专门成立了配货中心,实行集中采购。经过几年不断的总结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伙食物资集中采购体系。这种运营模式不仅有效地发挥了规模优势,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和伙食成本,对浙江大学伙食工作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全省高校伙食物资采购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兄弟高校开展食堂伙食物资集中采购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具体来说,浙江大学在集中采购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规范化的采购制度体系。一直以来,浙江大学坚持安全、阳光、廉洁、专业的采购理念。
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物资采购制度》、《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招标采购管理办法》、《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供货商管理制度》、《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廉政工作条例》、《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采购应急处理预案》、《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EOS电子物流操作手册》等制度,对采购工作各个操作环节和整个管理流程实现了全覆盖。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各项采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造就了专业化的采购管理团队。当前,浙江大学拥有一批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精湛、管理水平一流的专业采购人员,分布在物资招标、行情调研、实地采购、数据处理、监控督查、文案管理、物流管理、采购决策等岗位。
    这支队伍多次获得后勤集团“创三优争一流”先进单位,省伙专会“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平均具有15年以上的采购经验,多人具有采购技师、物流师、高级工等职称,在采购管理等关键性岗位中涌现出了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先进工作者。
    三、导入实施了科学化的采购管理体系。2001年起,先后导入了ISO9001、HACCP、ISO22000等管理体系,推动整个采购工作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根据饮食中心提出的建立“安全、健康、优质、高效”的现代高校饮食服务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对配送工作提出了建立“从源头采购到配送、验收、保管全过程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配送”为目标的伙食物资采购配送管理服务体系。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编印了《采购与科学管理》、《食堂大宗物资验收标准与操作规范》系列业务书籍。
    四、开发建设了信息化的采购综合平台。1998年,浙江大学率先建设了高校物流管理EOS系统,该系统拥有商品信息库、网点传输、电子订单、结转记账、数据统计、决策分析等操作模块,实现了浙江大学伙食物资采购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2010年以来,又自主研发了“采配信息化数字平台”,将供应商管理、保管验收操作、市场行情公布、物资走势分析、供应质量评价、产品质量抽检等纳入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浙江大学的伙食物资集中采购,不仅从源头上有力地保证了食品安全和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确保了食堂饭菜价格的基本稳定,为校园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中央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会议上对浙江大学饮食中心的集中采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着浙江大学集中采购的好处和优势逐步显现,浙江省教育厅所属有关部门于2004年上半年,主动前来浙江大学进行磋商调研,有意借助浙江大学集中采购的经验和基础组建区域性联合采购平台。此后,省教育厅会同区域内的部分高校就联采工作开始了积极的尝试,由于当时仍然有一部分高校因为部门利益的原因并不是十分愿意参与,导致当年在杭高校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办的“学校食堂物资定点直供交易会”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在部分高校伙食物资采购工作暴露了一些问题以及2008年物价快速上涨以后,浙江省教育厅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食堂大宗伙食物资采购的集约度,减轻伙食物资价格上涨给食堂带来的压力,提升省内高校伙食物资采购的规范化水平,加大了联合采购的推进力度;同时明确要在浙江大学伙食物资集中采购的优势基础上,充分借鉴浙江大学较为成熟的伙食集中采购模式,并希望由浙江大学牵头成立浙江省高校伙食联合采购机构。在教育厅的力推和众多高校的热切期盼下,浙江大学牵头成立了浙江省高校联配中心,承担起了联采的日常工作,不仅对联配中心的日常运作提供了相应的保障,更是将浙大多年的物资采购经验与信息资源与省内兄弟高校同行共享。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发展,联配中心已经发展到会员单位24家,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在宁波地区、金华地区、温州地区设立了联采地区工作站。
    四年来,联配中心共组织招标、招商、竞争性谈判约80场,涉及近30个大类近千种产品,实现计划采购金额约6亿元,杭州片区会员单位联采物资覆盖面平均达到75%-80%。目前,联配中心拥有合格供应商约300家,其中基地化采购单位7家,战略合作商2家。
    四年多时间里,主要大宗伙食物资采购如大米约3.4万吨,大豆油采购约8000吨,面粉约2000吨,猪肉类采购约6400吨,鲜禽采购约4100吨,鸡蛋采购约1万吨,味精、白糖采购约4000吨。按照大宗物资市场批零差价对比,这些年共节约采购成本约2500万元,联合采购的规模集聚效应开始凸显。
    2011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褚子育在专题调研联配中心工作时从四个方面对浙江省高校伙食物资联合采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是成功搭建了以自愿为基础,公益为纽带,服务为平台的联采运行模式;二是大大提高了浙江省高校食堂采购源头安全把控能力;三是有效提高了浙江省高校伙食原材料物资采购的规范化水平;四是努力降低了浙江省高校伙食物资的原料采购成本,实现了联采规模效应。
鉴于浙江省高校食堂伙食物资联合采购工作取得的成绩显著,省教育厅领导又对公寓物资联合采购、物业管理物资联合采购、商贸超市物资联合采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希望已经不再担任以上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的浙江大学牵头做好相应的联合采购工作。
    浙江省高校的伙食联采工作,在探索和实践中牢牢把握了高校伙食物资采购工作的特殊要求,坚持食品安全第一、产品质量保证、配送服务优质、价格优势明显的原则,根据浙江省高校伙食物资供货渠道多、商家资源丰富,物流理念先进、伙食原材料市场发育较为成熟的特点,打造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联合采购体系。总结四年的探索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是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伙食物资采购的特殊性。安全采购是采购工作的第一要务和先决条件。近年来外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毒大米、瘦肉精、染色馒头、毒餐具、毒酱油、地沟油等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给联采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联合采购工作面对全省几十万师生,数百个食堂,上千种原料,采购安全工作千头万绪,食品采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联配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安全采购工作。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力度。目前,联配中心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立体式食品安全信息宣传方式:即系统短信提醒——电子邮件通报——信息简报宣传——专题会议强调——现场监控督查。
    这些年,联配中心不断深化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力度,通过及时有效、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信息报道方式,既第一时间监测掌握外部食品安全发展形势,又使会员单位和联采供应商绷紧食品安全操作这根弦。
    ——深化联采物资日常监控督查。联采物资的日常监控督查工作是联采招标工作的延伸,也是检查联采招标成果的一种有效方式。针对外部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联配中心在物资监控督查中不断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
    ——加大食品安全定点检测力度。联配中心于2009年与浙江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院建立食品安全定点检测合作机制,对纳入联合采购的所有产品开展周期性科学检测,及时将检测结果通报各个会员单位,截止目前我们共送检约150批次,涵盖所有联合采购物资大类,提搞了食品安全的防护等级。
    ——提升采购源头建设管理工作。采购源头建设管理工作,特别是大宗物资的采购源头管理是联配中心食品安全防火墙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提升食品安全源头防护力度,联配中心直接从大米基地入手,对大米采购源头基地进行现场审核和考察,从企业资质、生产规模、加工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原粮保障、产品追溯、仓储设施、服务能力、销售辐射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现场综合评估和审核,按照审核结果确定了大米备选基地,并按照这一思路,逐步扩大对食品原材料的基地化采购。
    ——完善诚信供货商评价体系建设。诚信供货商体系的建设工作是《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这几年政府主管部门也多次发文要求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供货商评价体系。正是基于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推动食品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的要求,基于当前外部食品安全形势的考虑,联配中心于2009年和2011年开展了诚信供货商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诚信评价体系的建设。
    二是始终让采购工作做到阳光、廉洁。高校大宗物资采购是是整个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领域,从这这个意义上来讲,廉政建设是贯穿于高校伙食物资联合采购全过程的高压线,也是关系到整个联合采购工作公信力的生命。构建公平、阳光、透明、廉洁的联合采购平台既是上级主管部门对联配中心工作的要求,也是联配中心一切工作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联配中心重视廉政建设的宣传力度,这几年更进一步加大了廉政建设的教育力度。在加大廉政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强化联采业务操作的廉政纪律,将《联配中心章程》、《联配中心廉政工作条例》《联配中心招投标管理办法》、《联配中心供货商准入审核机制》、《联配中心大宗物资基地化管理办法》、《联配中心物资定价操作规范》等廉政制度、规定贯穿到联采业务操作过程的始终。
    在联采业务操作中,联配中心严格要求做到“四个不接受”的原则即不接受商家宴请,不接受商家住宿安排,不接受商家赠送礼品,不接受商家车辆安排。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完善,联配中心各项议事规程建设不断完善,在供应商准入环节中,在招标方案审议环节中,在招标活动监督环节中,在物资定价调价环节中,在物资监控督查中,在大米基地审核中,充分体现阳光和透明的操作。
    三是始终努力提高科学采购水平。安全采购、阳光采购、廉洁采购是联合采购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科学化采购是联配中心必须探索并要不懈努力的方向。科学采购的内涵应该包含采购理念的先进性、采购制度的规范性、采购方式的规律性、采购结果的科学性等四个方面。
    四是始终努力做到优质高效采购。优质高效采购是联合采购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前面几个采购工作的提升。高效采购在包含前面几个采购理念的同时,还需要在采购信息化、采购规范化、采购集约化、采购效益化等方面继续做好新文章。
    总之,在探索具有高校特色浙江特点的配送服务体系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七个着力点开展了体系的构建和打造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二是着力推动采购理念和采购模式的创新;三是着力推进联采工作的专业化建设;四是着力拓展采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五是着力提高采购队伍的综合素质;六是着力完善采购预警反应机制;七是着力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
    在未来的发展中,浙江省高校的伙食物资联采工作将主要寻求三个方面突破:
    一、建立大宗伙食物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可以预见,今后食品安全工作仍将是高校伙食物资采购的重点性和挑战性工作,如何降低食品安全采购风险系数,进一步提升联合采购食品安全源头把控能力,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大问题。因此,联配中心在积极的思考和实践建立大米、豆油、猪肉等大宗伙食物资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当前,联配中心已在猪肉项目招标中开始了试点,对猪肉的养殖信息、屠宰信息、质检信息、运输信息等实现电子追溯功能。今后,联配中心将积极的探索大宗物资全覆盖的电子追溯和语音追溯系统的建设。
    二、探索联合采购运作标准化体系建设。联合采购是项阳光的工程、规范的工程。联配中心一直致力于联合采购工作的廉洁化和阳光化。当前联配中心已经在着手建立联合采购运作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拟在ISO9001的基础上,根据联配中心工作实际如招标、定价、监控等,形成联配中心的组织运行内部标准,并由第三方认证公司对该标准开展年度审核工作。
    三、推进联采物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联合采购工作不仅是项源头把控工程,也是项末端执行工程。一直以来联配中心十分重视招标约定的执行情况,努力实现三个对接:招标约定的质量标准与实际配送的质量标准的对接;招标约定的服务标准与实际配送的服务标准对接;招标约定的违规处罚标准与实际处罚标准的对接。在今后联配中心要对供应商配送产品以及食堂验收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程序,不断提升供应商服务水平和食堂保管验收水平。
    浙江大学作为浙江省高校伙食物资采购工作的牵头单位,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浙江省高校伙食联合采购工作,在此我也真诚的邀请兄弟高校和企业界的朋友们到浙江来,到浙大来交流区域性伙食联合采购工作,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