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期报纸 第四十一期报纸 第四十期报纸 第三十九期报纸 第三十八期报纸
电子杂志
2011/6/28 10:37:36
1350

加入学习行列,持久创造更大价值----何栎校长在杭州春季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金院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我校2011春季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杭州班的开学仪式,首先我代表我的同事、全校师生对各位新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各位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以及我们这个群体中来,希望各位能够学有所成,也能够好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创造更大价值。
    工作了多年,今天重新走进课堂,应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学习旅程。希望我们这次学习和之前的读书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正如之前很多同学认为的那样,今天走进课堂,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目的或意义:
    一是更新知识,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密切注意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和方法,科学的管理自己的工作甚至人生。二是广交朋友,扩大社交圈;三是一顶帽子,实现童年的梦想;四是快乐的学习,享受人生的不同过程和经历不同的生命体验。   
    今天,我还认同另一些同学的观点,也是我今天在这里特别推崇并要与各位分享的第五个目的:加入一个系统性平台,持久地创造更大价值。很多同学在这里取得了不同的收获,从2001年开始,直到今天许多校友还在密切的联络、频繁的活动以及合作,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轨迹。今天我之所以要提出来,就是希望一开始能够引起你们的注意或者重视,有意识的去关注或者强化,以开放的心态,主动的创造创新更多的创造价值的机会,并成为一种个人爱好、习惯、不同的追求,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
    我们都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圈子,或多或少的拥有一些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彼此整合这些资源。这些平台,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一个立体的,不设前提的,能够让我们通过学习对自己有一个再认识,其次,通过发掘和科学整理自身的知识、经验、资源等的价值,提升发掘更多价值和机会的能力;同时,希望大家一起来尝试,我们建立的可能不止是一个、一种方式的平台,而是多元化的立体的平台;不仅仅是一起投资、交流信息、彼此照顾、或者相互帮助,还能随着环境的变化,校友或者同学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创新平台。举一个案例,大家也可以组成一个团队,研究如何把同学中的某个企业,怎么样运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整合,如何更具竞争力等等。10年来我们学员中涌现了很多上市公司;我们希望两年后,你也能够完全清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对你来说这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希望在座各位不但能够积极的融入进去,而且也要去创造、搭建一些有吸引力的平台,吸引校友和学员加入。大家成为好同学、好校友的同时,成为好的合作伙伴;我们也把这些归结为体验式教学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这个社会越来越注重实力,马太效应,强者愈强。怎么办?合作是重要的方法。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易干涸,合作可以使我们更强大、可持续的强大;我们如果能够通过理性的合作,发挥出彼此的优势,我们不但能够强大,而且彼此还能够创造更大价值。当彼此的合作、共赢成为我们的习惯以后,可能会成为我们一辈子取之不尽的财富。
    我们求是研究院要打造南方的权威智库,一流的经济管理及商学院,也要在这些方面走在前面,有所创新、创造,有所突破。一方面要依托大家;另一方面,我们也打开大门,引进更多的优质资源。各位可能已经了解,我们与香港大学已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洽谈阶段。如成功,也希望这个平台属于所有校友和学员,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创造价值的机会。
    香港大学是世界排名十九、亚洲第一的大学,引进港大,是省委省政府、科技厅的重大决策,将给正在转型中的浙江经济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也希望我们密切配合。一方面引进它非常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希望打造一个能够集合校友、学员的资源,发挥港大一流大学的各项优势和我们所有学员、校友优势的平台,更好的发挥大家的专长和资源的价值及作用,也希望大家一起来设计。
    我认为,以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为核心的产学研联盟,是一个开放的联盟,就好比是一个以科技和优质产品包括管理提升为核心价值的“养猪场”,像成批量养猪一样,成批量培育优质企业,成批量、大幅度的提升校友、学员以及校友学员所在地区或企业的科技、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在这个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机会和有意义、有价值的合作。我们希望是一个对校友、学员完全开放的平台,要加入的都可以加入;如感兴趣,可以与校友处李博士联系。我们将设计一系列的合作与商业模式,希望能够发挥各位校友的智慧、经验、资源与专长,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不但高起点、与国际接轨,而且,我们的创造、创新也一直走在前列,不断吸引国内外大学和各种教育科研机构与我们合作。我们有各种形式的国际ETB高级研修班,希望能够走出一条在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子。10年来,在高端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上,我们一直走在前列,并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现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复杂形势和经济转型的繁重任务,我们更有责任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不断的去创新和探索,也希望得到各位的支持、合作和积极主动的参与。
                                   (杨凯良/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