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重磅:求是沙龙2507期,国庆党建活动与健康养生相关的生命科学

求是科学院国庆党建活动暨2507期求是沙龙《中医、西医、生命科学与健康养生》10月2日在求是科学院MBA3.0/DBA3.0活动中心举行。本次国庆活动还邀请了10多名退伍军人参加,特别是参加了边疆保卫国家中受到立功嘉奖的退伍军人,别有一番意义。为了参加本次活动,与会者准备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并穿上了之前的军服,胸前挂满了军功章,其他人员为此专门穿上了隆重的国服,以纪念我们祖国生日这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纪念活动的节目丰富多彩,也非常有意思、有意义。

IMG_256

第二个环节是求是沙龙,本次2507期求是沙龙的主题是《中医、西医、生命科学与健康养生》,围绕何校长的主题分享,研究如何用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去健康养生、治未病等等开展头脑风暴;与会者还对于求是科学院生命科学产品“美丽故事活性酶(酵素)的产品”的推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爱国、爱民热情,主人公责任心、社会责任感爆棚。

IMG_257

何校长指出:九紫离火运,大健康火爆,老龄化,少子化,老年人要学会如何照顾自己,需要依靠科学,用 DBA 3.0的科学研究方法自己走一遍研究流程,可以刨根究底,很多事情、很多信息基本上就清楚了,不会盲听盲从盲目,甚至养生不成,反而糟蹋了身体。

一、新冠病毒问题已基本解决。

我们对大健康、对中医、西医、生命科学与健康养生的研究,源于对于新冠病毒的研究,现在,可以这样认为:理论上,我们已经解决了新冠病毒问题,就差更大量的实证。或者说,我们求是科学院已经找到了解决新冠病毒问题或解决新冠病毒问题的路径或钥匙。不过,科学的底层逻辑在,即使没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证明,实际上也已经走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余下的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IMG_258


之前,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信息,差不多都在专家、博导的脑子里,现在都在网上,所有信息对于所有人来说,几乎都是公开、公平的,关键是研究方法问题。

为了对付新冠病毒,我们求是科学院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门研究,也检索到大量的文献,我用DBA 3.0的方法整理了一下,发现了其它更丰富的意义,换一个角度,向大家简单的汇报一下其中的一些情况,有意义,也很有意思。

身体中的各种组织,器官等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句话应该没有毛病,原来我们都知道,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的。随着科技发展,科学研究的装备与技术的大幅度进步,发现了细胞内部更庞大的结构与秘密,这就是所谓的二次生命科学革命。

IMG_259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生命科学关于细胞、共生等理论,有了对复杂生命的起源的合理诠释。更有意义的是,发现了DNA(基因或脱氧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酸)和酶(enzyme)及双螺旋结构,细胞内的发酵现象及细胞内的很多酶,酶这种蛋白质才赋予了身体包括细胞予以生命和活力,包括端粒酶等等,还有更多的诺贝尔奖的获奖记录 。也可以这样说,细胞内的结构浩如烟海,非常庞大复杂,一时间难以完整了解,也不为过,特别是酶这种非常微小又几乎无色透明的活性蛋白质,又在不断快速变化中,没有一定的科技手段,几乎难以捉摸,研究的空间还非常巨大甚至遥远,似乎现在都还在瞎子摸象。当然,这些,也不妨碍我们对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看法与认识,甚至局部性的成果,只不过是认识的层次或深度问题。

作为新冠病毒,尽管非常微小,也有非常完整的蛋白质结构,DNA 、RNA 及酶等等,而且也是因为其包含丰富的活性酶,才赋予了它丰富的活性与传染性,这是我们对生命底层逻辑及本质的研究以后的一种诠释。至于具体是一种什么酶,目前的科技水平,应该目前还不知道甚至暂时无法知道。就是说,从细胞的结构或分子细胞学的角度,我们确实还没有对付新冠病毒的办法,根本原因是我们无法知道,新冠病毒内部是一种或几种什么样的酶?消灭新冠病毒,就是消灭它的传染性或者它的酶。

IMG_260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实也是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的科普的时候就告诉过我们的,就是新冠病毒是通过呼吸系统传染的。我们好奇:为什么不能通过胃肠道传染呢?胃肠道是身体与外界联系从生命端的重要接触点,也是第一道屏障?胃肠道里面有什么?不就是几公斤的活性菌群与酶的生态!?

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呢?直白地说,能不能用胃肠道菌群与酶的生态来对付新冠病毒呢?我们为此又查阅了大量的科学文献 。

酶有非常强大的高效性,但也有很强的专一性,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这么强,是否也说明其酶的级别或者档次很低,跟谁都要搭上去甚至“发生关系”,那么,反过来,灭活它,应该也不复杂?

中间的环节省略。

一句话,我们求是科学院现在已经可以解决新冠病毒问题了,包括用生物科技或生命科学方法去解决病毒性感冒等等问题。不多展开了。看一下下面的视频。

回过头来,今天的主题,在刨根究底的进行研究中,我们发现了非常多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健康、长寿与养生问题及它的底层逻辑,就是今天的主题分享。DBA 3.0还是挺有意思、有意义,有趣的,也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如何去面对这个信息爆炸与眼花缭乱的信息环境。

酶是我们在研究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发现的生命活性的底层逻辑。其实也是生命的过程、长寿、健康的底层逻辑,这些倒不是我们求是科学院的发现或发明,是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师们的观点。

    IMG_262


IMG_263IMG_264

二、寿星多长寿?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健康长寿?

何校长首先从公开报道中搜索到的关于长寿老人的基本情况,对于长寿与健康的原因分析,不带任何点评的原汁原味截屏,以及其中包含的问题以及传统的认知等,自己去看一下下面的PPT:

IMG_265IMG_266IMG_267IMG_268

 

三、生命是什么?

要刨根究底的理清楚长寿、健康的底层逻辑,最简单的首先要理清楚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理了几千年,从中医、西医到了今天的生命科学。


IMG_269      

围绕“生命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何校长导出并介绍了中医、西医到生命科学对于自身研究与认识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看一下PPT。     

生命科学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深入到了微小层面的科学。从外向内,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器官、组织到了细胞或者今天的分子细胞学等层次。进一步去探索并发现了细胞内部的庞大而复杂的结构。     何校长重点介绍了生命科学的二次革命,组成身体组织与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的共生,DNA、RNA及酶和细胞内部的发酵现象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生命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对细胞内部组成、结构等的研究和分析,目前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特别是科技手段还远远不能实现对细胞内部组织、结构的清楚认识或精准分析,因此,要仅仅通过细胞结构、组成、分子细胞学等去解决新冠病毒甚至身体的疾病与长寿等问题,似乎还非常遥远。怎么办?

IMG_270IMG_271IMG_272IMG_273   

四、生命为什么?

即使有大学引进了高达300万倍的冷冻电镜,还是无法窥透细胞内部的庞大结构,特别是非常微小而快速活动变化的酶,酶才是生命及细胞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底层逻辑。     山重水复凝无路,何校长换了一个角度,从“生命为什么?”出发,进行了重新展开,即:生命为什么是活的?为什么要不断的吃?吃下去的东西去哪里了?哪里是什么样的场景?等等。     何校长从1758年,意大利生物学家拉扎洛·斯潘郎切尼把肉放在金属网内喂食老鹰,在拉出金属网时,却不见了肉的奇怪现象的故事出发,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了溶解肉的物质——蛋白酶开始,不断的刨根究底式的展开,开启了生命科学的另一个频道的研究。以及研究过程中不断有诺贝尔奖的获奖记录情况;随着酶的作用不断被发现,生命的奥秘从另一个角度,不断被揭开。

IMG_274IMG_275IMG_276IMG_277IMG_278IMG_279IMG_280IMG_281IMG_282      

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关于“酶是生命之源”、“没有酶就没有生命”、“缺酶是万病之源”、“长寿与健康的本质是酶的问题”等底层逻辑及科学结论。     

何校长风趣地说,一块肉,在殡仪馆火化,要1000度以上的高温,数十分钟甚至1、2个小时的时间,然后,肚子里面只有三十六度左右,特别是肚子饿、浑身没有力气的时候,一块红烧肉下去,几分钟马上就有力量来了,其实却经历了消化酶、代谢酶等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或生命过程。可见酶的惊人威力。     

酶不但高效,而且专一,还受时间、PH值、温度等等的影响。根据大量的文献,何校长进一步分析分享了酶的六大功能,并不仅仅只是催化剂那么简单,而且可以毫不怀疑,生命的过程,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情绪等等,都是酶活动的过程,并且相互影响,否则,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释。       

结果就是简单的一句话:让酶或身体的内分泌或酶的分泌均衡、平和,就是让生命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就是真正的健康、长寿之道。反之,消化酶不足,食品不能很好的消化,代谢酶不足,脂肪等就不能转化为能量,新陈代谢及身体的微循环就会出问题;分解细菌与病毒等酶的不足,免疫力与抵抗力就会出问题,容易感染;甚至细胞分裂异常等等致瘤致癌等等,端粒酶用完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就进行不下去了,等等。  

五、如何以长寿健康为目标的养生。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是否可以因此诠释,在这个不缺营养的时代,如果让身体不缺酶,是健康养生之道,养心是关键,快乐、开心、平和,是酶分泌正常的基础,也许也回答了前面不少长寿者的长寿之道,这也是健康养生从生命科学角度的底层逻辑、重要价值与意义。      回过头来看一下前面的寿星及身边的长寿者,看看他们长寿的原因,应该不难发现这个共性,细思极恐,甚至恍然大悟。我们还发现,这些寿星中还有夫妻寿星,却没有发现有直系亲属寿星,为什么?是不是跟遗传或基因的关系不大?同时,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为什么一些重病者,在发病前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或经历持续性的情绪压抑等问题?自己去分析、研究,去联系身边的更多案例,去细细的品味,应该能够明白更多。    然后,成年人的情绪常常身不由己,没有那么简单,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酶(或者生命力)也在不断的减少中,适当地补充一些活性酶,就变得更有意义,如果愿意,欢迎参加求是科学院的实证研究。     找出这些长寿者的原因或底层逻辑,有利于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平均年龄达到120岁,这应该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我们应该以此作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按照先人们给我们的经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IMG_284IMG_285IMG_286IMG_287IMG_288IMG_289IMG_290  

 

六、抛砖引玉更有意义的是,科技正在快速进步,生命科学正在快速发展中,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我们应该比这些寿星们有更高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提出200岁时代的理由。何校长进一步介绍了求是科学院生命科学小组的工作,为了对付新冠病毒,求是科学院组织了专门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医、西医到生命科学,把关于身体与疾病、细菌与病毒,搜索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了一个底朝天,几乎打通了不同的研究领域,发现了生命的组成、生命的过程、长寿的原因、疾病的原因、衰老的原因,以及酶和酶的底层逻辑与意义,也打通了几乎所有中医方面的经验总结,如:肚里有货、心宽体胖、缺啥补啥、不通则痛、心平气和等等,数不胜数。按照这种趋势,抛砖引玉,200岁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研究取得的“美丽故事活性酵素(酶)”,除了每毫升6.8亿单位的活性益生菌与含有非常多种类的酶及酶的生态,及意想不到的使用反馈,以及治未病、“两个健康”、调理身体,也有了非常丰富的反馈与理论、实际意义,有了实实在在的起点。尽管这仅仅是起步阶段,但我们已经明确了很多研究课题与研究方向,并且预测,这二十年内应该有非常重大的生命科学的进一步突破,因此,对于以上的目标,我们毫不怀疑。

还由于是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项目,对于农民致富和共同富裕等等也意义非凡,并取得了非常丰富的反馈。接下去,将进行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IMG_291IMG_292

围绕健康养生和何校长的精彩分享,各位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品味了美丽故事活性酵素,意犹未尽,久久不愿散去,部分与会者还在学校食堂晚餐以后,继续讨论。

IMG_293

                                                         (求是科学院)